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

艾火趕走痹腫痛

「灸」,就是使用火去灼。「艾灸」就是指利用艾葉制成的艾柱/艾粒,燒灼或熏蒸人體穴位的一種保健/治療。


那又何謂「艾」?古今皆以艾作為施灸的主要燃料。艾葉屬菊科植物艾蒿。一般於3~5月採葉、曬乾,生用或炒炭用,或製作艾絨做灸料。艾葉既可作灸料外用,也可煎藥內服。艾味苦,性微溫,能溫經止血、散寒止痛,多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崩漏帶下等婦科疾病。近年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艾葉對多種癌腫有治療作用。(艾絨以陳舊易燃者為佳,所以製成品一般經過一定時間儲藏才用於臨床。(陳舊者油質已揮發,熱力適中易滲透皮膚,而且易燃盡;新者點燃時火力猛,易傷皮膚。))



中國有很多用艾葉來製作的傳統民間小食,如艾粿、艾麵。我在【醫師的養生廚房】中也利用艾做了「艾草生薑海綿蛋糕」和「京都三色丸子」




為何要選擇艾做灸料?

艾有特殊溫經通絡,袪濕散寒的作用。而且艾絨容易燃燒,燃燒度巧到好處。

既有針,何用灸?

古有云:「針所不為,灸之所宜」,「藥之不及,針之不到,必須灸之」。此說明了針、灸能互補不足,亦不可替代。另外,因為灸法應用範圍廣,療效立桿見影,安全有效,容易措作,特別適合家庭保健治療。

什麼人適合做艾灸?

《針灸問對》「大抵不可刺者宜灸之。一則沉寒痼冷,二則無脈陽絕也,三則腹急而陽陷也。」;《扁鵲心書》「人於無病時,常灸關元、氣海、命門、中脘雖未得長生,亦可保百餘年壽矣。」艾灸的歷史悠久,適用於急慢性病症,或純粹扶陽保健。我個人臨床所見,艾灸對痛證、痹證、諸腫有較顯著療效。曾有不少關節炎膝關節水腫、肩頸崩緊、運動創傷等病例,接受艾灸療法數月後,腫痛明顯消退/ 消失。

注意!也有不宜進行艾灸者,如嚴重陰虛火旺者、脈浮而且熱甚者、大熱證者皆不宜灸。

如何進行艾灸?
艾灸一般會使用艾炷或艾條。艾炷是艾絨壓成圓錐/圓柱體,有大、中、小三種尺碼。(大如蠶豆、中如黃豆、小如麥粒)艾炷灸可以直接灸在體表(直接灸),或是隔著不同物質,如生薑片、蒜片、鹽、附子餅、胡椒等,上加艾炷施灸(隔物灸、間接灸)。艾炷灸結合針刺治療就會變成溫針灸。將艾炷插於已得氣的針柄上點燃,直至艾絨燒燼。熱力通過針和艾粒在燃燒時釋放的遠紅外線滲入皮膚。

另一種,也是較適合平民自行措作的---艾條灸,將艾條點燃後進行燒灼/熏烤的灸治法。艾條
一般26厘米長,直徑1.5厘米粗。市面上有純艾條和「藥條」(太乙艾條)兩種。前者是純粹艾絨;後者摻雜人參、千年健、麝香、肉桂、乾薑、丁香、細辛、白芷、獨活、木香、沒藥、乳香、川椒、雄黃等中藥。一般使用艾條灸,可用溫和灸法,即是點燃艾條後對準穴位(腫痛處),約距2~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,使皮膚感到灼熱而無灼痛,維持3~5分鐘,讓皮膚紅暈為度。家庭式艾條灸可利用「溫灸器」進行各部位的治療。溫灸器一般由金屬製成,有內、外面層:外層是保護層;內層裝艾條。兩層均有小孔。

艾粒
使用溫灸器艾灸神闕穴
溫針灸
艾條


有哪些常用的保健穴位灸?

1.氣海灸:氣海於臍直下1.5寸,又名丹田。用艾條溫和灸氣海,可補腎陽,固本培元,治療崩漏、帶下、月經不調、腹痛、泄瀉、夜尿多、遺尿、疝氣、遺精等。(孕婦禁用)
2. 關元灸:關元於臍直下3寸,也稱丹田。措作和功效和氣海灸大同小異。(孕婦禁用)
神闕隔鹽灸
3. 足三里灸:足三里有小腿前外側,髕骨下緣下3寸,脛骨嵴外1寸。足三里是著名的保健長壽穴,因為它能健脾,調理腸胃,是全身強壯的要穴!一般主治腹瀉、便秘、胃部不適、嘔吐、水腫、預防中風、中風等。
4.神闕灸:神闕穴在臍正中,能溫腸固脫。主治脫肛、泄瀉、中風、腹痛等。一般可用隔鹽灸(取食鹽填滿肚臍,上置小艾炷,以溫熱舒適為宜。)或隔薑灸。
5.大椎灸:大椎在第7頸椎下,是保健要穴!大椎能解表祛風,瀉熱止痛。灸大椎主治預防和治療感冒/鼻敏感、頭痛、頸項痛、哮喘、咳嗽、濕疹。一般可用艾條溫灸法。

除上述外,還可以做腎俞、命門、中脘、三陰交、脾俞、膻中等處施灸。


更多艾灸資料:

中醫保健--灸法:以補為主,較適合身體虛寒者【談古論今話中醫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