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
淺談艾草(一)
前幾天去了採艾。在火燙的陽光下,艾草都長得一片綠,艾草叢差點比我還要高。採了十餘支艾枝回家,還未有空製作艾美食,不如先講講艾。(稍前的文章也略談過艾的療效,今次集中比較新艾和熟艾吧)
艾葉味苦、辛,性溫,歸肝、脾、腎經,能溫經止血,散寒調經,安胎。艾被稱為純陽之品,能溫熱陽氣由肌表透達經絡,可以通十二經,走三陰,善入臟腑。常用於婦科疾病。如治虛寒崩漏可配合阿膠,成為「膠艾湯」;治療宮寒之月經不調、不孕、痛經等可配當歸、肉桂等成為「艾附暖宮湯」。若要止血一般炒炭;一般使用則放陳。
要注意的是,艾葉之溫透入腎經前題是艾葉必須要「放陳」,即是艾葉要存放三年或以上才可使用。如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指:「凡用艾葉,須用陳久者,治令細軟,謂之熟艾。若生艾,灸火則易傷人肌脈」即是說,青綠色的新艾點燃的火過剛烈,滲透力相反較弱,不宜用作艾灸。而內服艾,根據「氣厚者陽中之陽」、「味薄則通」、「氣厚味薄者浮而升」等,艾葉也應取陳者,讓其剛烈之氣逐漸消減,才能助陽,「沉潛」入肝、腎經。
那麼新艾不就是沒有用嗎?根據以上的理論,新艾氣辛烈,能破寒溫經,故欲散寒邪者可用新艾。另外,艾葉被中國人使用已有悠久歷史。除了作為藥用外,也有用作為製作艾粿、艾麵等,一方面為了添加食物香味,看起來也綠油油,另一方就是想驅散寒氣(尤其是中上焦的寒)。
若要用鮮艾製作食品,最簡單莫過於艾茶。
艾茶
材料:
嫩艾葉4-5片(太多會苦澀。艾草的另一個名字就是叫「苦艾」)
桂圓肉2粒
蜜糖 2茶匙
製作:
洗淨艾葉後,和桂圓同放杯中加沸水焗2分鐘,調入蜜糖即可。
艾葉、桂圓同屬性溫。前者溫經散寒,後者補益心脾安神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